據中國海油深圳分公司協調部副經理任永怡介紹,此次試飛將創新的航空技術、成熟的運營經驗與真實的海上作業需求深度融合,形成“研制+運營+場景”低空應用落地閉環,實現了海陸長距離低空緊急物資運送、海上設施巡線、應對漁船滋擾等場景的新突破,展現了低空經濟技術賦能傳統能源產業的巨大潛力。
凱瑞鷗采用復合翼構型,適用航程200公里,巡航速度每小時180公里以上,商載能力400公斤?!搬槍δ虾:S蚋啕}霧、高濕度、強陣風的環境特點和海上平臺有限的起降空間,凱瑞鷗順利完成了包括垂直起降、懸停、遠距離跨海飛行等關鍵測試科目,充分驗證了大型eVTOL在海洋石油工業作業場景下的技術可行性和運行可靠性?!狈屣w航空高級副總裁謝嘉介紹。
在通航保障方面,中信海直發揮40多年通用航空綜合運營優勢,統籌全域協同與全流程護航,以成熟體系保障飛行順利推進。在起降點選定、航線規劃等方面作了精心準備,特別是協調制定空域清空方案,確保eVTOL在隔離運行模式下安全飛行。同時,充分依托國內首個數智化塔臺,為此次大型eVTOL遠海試飛保駕護航。此舉為探索新型航空器在保障海上油氣生產應用場景方面積累了寶貴經驗。
隨著低空經濟的蓬勃發展以及eVTOL技術逐漸走向成熟,有望成為海上平臺高效人員倒班、緊急醫療救援、高價值零部件及物資快速按需運輸的創新解決方案,大幅提升海上油氣平臺的運營效率和安全性。據預測,至2030年我國低空經濟規模有望達到3萬億元,而海洋場景的創新應用將成為重要增長極。